隨著義務教育的推行,台灣的教育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有許多住在偏鄉地區的孩子,缺少受到完整教育與學習的機會,而台灣從小到的大的考試制度,以及對於名校教育的推崇,也讓這些成績差的偏鄉學童容易喪失自信,不相信自己,再加上文化差異、欠缺關注與適切資源的介入,長久下來使得孩子在學習能力與意願上陷入惡性循環的困境。
偏鄉教育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一提到偏鄉教育,我們第一個印象可能就是貧窮、環境糟糕、缺乏設備、教育資源和經費嚴重不足等等……,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善心人士和企業、政府的贊助及支持下,偏鄉教育的環境和設備等「硬體」資源已經有明顯的改善,電腦、課桌椅、投影機等設備都能夠定期更新,但是在教師這種「軟體」資源上還是遠遠不足。
也因此現在的企業和公益團體除了資金和設備上的支援以外,也會傾向以”志工”的方式來補足偏鄉教育對人力的需求。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偏鄉教育的實際案例,以及這些熱心的企業團體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協助孩子們的教育吧!
一起把愛傳出去,偏鄉教育案例分享
餐飲,翻轉孩子的未來 巡迴書展前進恆春半島
創辦戴水教育基金會的戴勝益董事長,以推廣「閱讀」為終生志業,創立益品書屋,讓大眾能有一個放下3C、安靜閱讀的空間,更顛覆對閱讀的想像,讓讀者能在小提琴演奏與茶點咖啡之中,悠遊書海。
而為了讓偏遠地區的學童也能接觸多元的閱讀資源,益品書屋也多次透過鹿樂平臺媒合偏遠地區學校,讓孩子參訪益品書屋臺北與臺中館,拓展閱讀體驗。戴水教育基金會與益品書屋自2017年起,主動出擊,前往全臺各地舉辦巡迴書展,將書展推進國境之南:恆春。
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陪你長大計畫
臺灣原住民部落由於地處偏遠,教育資源與都市有著顯著落差,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師資流動率高的情況下,加上原住民族孩童多有家庭照顧或家庭結構等多重因素影響,因而造成孩童發展落後或身心問題。
為此,至善於2006 年展開此一服務計畫,長期與服務區域內國中小學、幼兒園及社區合作,輔以文化傳承與涵養,持續穩定支持原鄉校內老師與各種認知老師上山,補充偏鄉學校軟體資源,一同共創不同階段或需要的孩子們的學習內容,藉由專業的陪伴與支持,讓孩童在穩定的環境下學習。
「陪伴」孩子長大的道路,不在廣度,而在深度。
透過長期細膩的陪伴,看見孩子的需要,發現他們的優點,陪著他們認識自己、認同自己的價值,在有尊嚴及平等的環境下成長,以期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消除貧窮」、目標2「消除飢餓」、目標3「健康與福祉」、目標4「教育品質」、目標5「性別平等」及目標10「減少不平等」。
建築教育扎根校園!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實作營啟發偏鄉童
文教公益基金會,長年推動建築教育,今年暑假攜手專長探索中心,前進校園舉辦”建築規劃實作營”,將建築、美學、知識帶進偏鄉,幫助孩子從零開始。
遠雄集團公關經理 夏至賢:「這一次希望透過這個,建築規劃實作營,能夠讓這些學生,去接觸到這樣子的課程,也許在不久的未來,下一個建築大師貝聿銘,他會是一個偏鄉的孩子,受到啟發而因此誕生。」
透過實作課程,帶學生體驗建築師日常,製造基地模型,啟發孩子興趣。
公益實作營,將建築教育推廣與扎根,基金會持續關注偏鄉孩童,種下專業領域種子,陪伴探索未來方向。
參考資料: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s_for_supplement/the-need-of-rural-education
留言列表